网站首页 > 毕业设计> 文章内容

李子坝轻轨站之父”叶天义:前后改了6次大稿没想过它会火

※发布时间:2018-8-5 8:55: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李子坝轻轨穿楼而过的视频吸引了无数游客来重庆打卡,今年五一期间,游客在李子坝轻轨站内购票更是排队十几米远,不少游客都站到了楼道上。作为全国唯一的住宅楼与轻轨站点相结合建筑,轻轨2号线李子坝车站站场综合楼工程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规划与设计。从1993年研究生毕业到2018年,该项目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老师叶天义在建筑设计行业叱咤25年,参与我市百余个建筑项目,眼看着重庆的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了重庆建筑的发展史。“从上世纪90年代初满足居住属性,到现在建筑的人性化、个性化,重庆的建筑变得越来越‘帅’!”叶天义说。

  “当时只觉得这个设计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但没想到会成为今天的网红景点。”叶天义回忆,1998年他从一个地产开发商那里接到这个项目。当时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这个地方设计一个站点,而站点所占的地块属于一家开发商。“当时有两个方案,要么轨道换线,要么给开发商再划一块地,这两个方案可行性都不大,于是我们构想出轨道站点与住房相结合的方案。”

  由于轨道行驶对坡度有严格要求,在其他站点都设有桥墩时,李子坝站点的高度必须与其他站点保持相似水平高度,这注定李子坝站点不能修建在滨江上,而要从房屋中间穿过。“这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法。”

  “这个方案当时没有可借鉴的案例,我们全部自己设计、论证。”叶天义表示,仅仅决定拍板站点与住房结合这个方案就花了半年,13个人的团队两年一共改了6次大稿才将设计方案最终定稿。“楼房与轨道交通的建筑标准不同,审批程序也不一样。当时设计团队面临三大必须解决的难题,首先,要轨道能顺利穿过楼栋;其次,轨道穿过楼栋时不能影响楼栋结构;最后,轨道站点交通转换的功能布局要合理,能疏导客流,满足周边居民出行。”

  为了使轨道穿过楼栋时不能影响楼栋结构,叶天义设计轨道的桥墩和房屋的柱子相互,桥墩和住房之间相隔20公分。“二者外观看起来融合在一起,实则相互,就是把房子拆了也不会影响轻轨的正常运行,而且轻轨是单轨道且轮子有塑料包裹,基本不会产生噪音。另外我们消防也设计了两套系统,完全能够满足居民和乘客的疏导以及正常通行。”

  李子坝轻轨站成了重庆的“网红景点”,重庆也成了“网红城市”,一座座高低错落的建筑让重庆极富有活力以及线年 叶天义重庆建筑发展

  叶天义1968年出生在重庆巴南区,14岁离开重庆,举家搬迁到东北生活,1985年又回到重庆。

  “毕业后,我参与设计了‘南岸区综合办公楼及宿舍工程,这个房屋宿舍有9层,下面两层是混凝土墙,是七层砖房,而且还没有电梯,老人出行特别不方便。”叶天义表示,这种建筑下面两层是素混凝土墙,也就是没有加钢筋的混凝土,再加砖,这种建筑在当时特别有代表性,重庆大部分建筑都是这种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取消,现在要求全部使用钢筋混凝土,而且现在的建筑,7层及以上住房都要安装电梯。

  同样也是在那几年,下面两层商业,为住房的建筑也刚刚兴起。叶天义坦言,那个时候很多建筑的设计都是下层柱子大、梁多、墙多,很浪费材料,看起来也十分臃肿。“其实只要做一个结构转换,柱子越往上越细,横梁的材料就会减少。那个时候对于这一类建筑没有设计以及建造规范,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叶天义表示,上世纪90年代,南坪大部分地方都是农田,大量农转非需要赶紧有地方住,建筑的设计以及建造只是为了让这个群体能得到快速安顿。“那个时候的建筑一般都是10层以下,建造速度也慢,一个星期只能造一层楼。”

  “随着材料、建设水平以及设计技术的成熟,我们转向进攻高层建筑,且每周能建2层楼。”叶天义表示,21世纪初,所有建筑基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高层一律安装了电梯。与此同,设计者们也开始思考房屋的空间布局,比如设计安装空调的地方、卫生间阳台的高度关系等,但是这种设计还比较粗糙,考虑不是很周全。“21世纪初,我们的城市主要是新区拓展和旧城为主,建筑还是很大众化,不是有特色。近几年大平层、以及小区内游泳池以及休闲场地的设置增加了小区的附加值,对外地人群越来越有吸引力。”

  除了1998年设计的李子坝轻轨站,网红建筑“歪歪楼”也是出自叶天义之手。渝北同茂大道有栋百米高楼,从底部到楼顶,均呈15度倾斜,从远处看,像是快要“倾倒”,很多市民经过时,都忍不住加快脚步,担心楼倒塌。

  “建筑业原本就是一个传统行业,早在几千年就存在。重庆的建筑进入2010年有了质的飞越。”叶天义表示,近年来,重庆的居民住宅几乎都由大商建造,这些商对房屋的户型、结构以及配套都进行比较完善的调查与调整,对房子内部的空间布局有了更人性化的设计。“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对于王学兵和范冰冰房屋建设、消防安全等的越来越严格,房屋的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尤其是后期反馈、投诉的渠道也多了起来,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都是没有的,这有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叶天义看来,重庆现在的建筑越来越个性,越来越多的重庆地标拔地而起,重庆美术馆、洪崖洞等建筑都各有特色。“重庆的山水交融让这个城市富有灵气,而线条分明的建筑也为这个城市增添了色彩。未来我们的建筑将更加注重与地方文化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把重庆建成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