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文章内容

音乐老师管起学生德育 盐官这位老师有“心意”

※发布时间:2019-10-17 2:01: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丰士小学,总是可以看到一个忙碌又优雅的身影,她总有新点子,也总是充满活力和动力,好像所有的事情,课堂教学、科研论文、比赛、甚至学校的德育工作、卫生工作,她都做好而且做出新意,她就是音乐老师冯晓燕。

  她在音乐课堂上用画画让孩子们感受旋律,帮助爱打人的“小拳头”变成经常做好事的“小暖男”,策划首个“班主任节”、“和校长相约下午茶”活动,让学生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作为老师,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激活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品行。”冯晓燕说,只要是学生需要,学校工作需要,她就会忘我的投入到工作中。

  学生时代跟校长面对面交流,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特殊的体验,在丰士小学,学生只要表现好,就有机会跟校长面对面交流,一起喝下午茶,说悄悄话。这都归功于冯晓燕策划的德育活动“和校长相约下午茶”活推背图全文动。

  午休时,学生们拿一张“和校长相约下午茶”活动券,兴奋地来到四楼会议室,校长在门口笑脸相迎,桌上摆放着饼干瓜子等小吃,小助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泡上一杯杯甜滋滋的果珍。活动中,学生们频频发问,请校长支招,“校长,你说爸爸经常玩手机,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帮助班上不爱学习的同学呢?”“妈妈总是我学习成绩不够好怎么办?”在解疑大惑后,校长还会和孩子们说说悄悄话,来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个备受学生喜欢的活动是学校“快乐银行”心愿兑换中的一个项目,是冯晓燕在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后确定的。“学生凭平时努力收获的“乐学币”换取活动券,只要努力,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和校长面对面交流。”冯晓燕说,跟校长面对面在孩子看来很新奇,吸引力很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德育主任的冯晓燕,抓住“快乐”、“国学”两个关键词创新实践,乐当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开拓者,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她带领团队一起成长,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获省、嘉兴市精品课程,策划组织了“班主任节”、新生开蒙礼、十岁成长礼、毕业“动车票”、“慧眼找乐娃”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受到心灵的启迪。

  在冯晓燕的带领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助推学校连续三年获评海宁市十佳德育品牌活动,评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走进丰士小学的音乐教室,看见冯晓燕正在黑板上画着简笔画,她不是音乐老师吗,怎么在画画呢?课后细问,才了解到这是冯老师在用“绘画法”辅助学生理解、记忆歌曲。“学生年纪还小,很多时候理解不了歌曲的意思。”于是,冯晓燕边唱着,边在黑板上画画,借助图谱让学生感受歌曲。

  她还会运用图形谱,解读音乐元素,培养学生聆听能力,让学生在欣赏或者学唱歌曲的时候,能直观地看到音乐进行中的变化、发展、重复等特点。“音乐课堂原本就是轻松的,我要做的,就是把音乐课堂变成孩子们快乐学习、审美愉悦的优质课堂,把音乐教室演绎成传递快乐、享受成功的幸福园地。”冯晓燕说。

  学生祝逸轩就很享受冯晓燕的音乐课:“冯老师的音乐课特别有意思,她用动听的歌声引领我们走近音乐的,真正去享受音乐。”冯晓燕之前的学生马佳怡曾给她写了一张小卡片感谢她。“小学六年,你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就像杯垫一样默默付出,又像水笔一样,简朴和劳苦。谢谢您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要不断努力。”

  教研相长,冯晓燕还编写教材,主持《农村小学“笛声悠扬”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等6项海宁市级课题,让农村孩子也能拥有一项乐器特长。她撰写的40多篇论文案例,5篇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1篇获国家级励,海宁市及以上获数十篇。

  课余,她还要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比如合唱、舞蹈、、朗诵等。学生下课,她陪着学生排练,学生回家,她修改、制作音乐视频。付出就有回报,她的学生代表嘉兴参赛浙江省比赛,获省二等,先后获嘉兴、经典、合唱的金、银。科普剧、比赛等获海宁市金6次,她多次评为优秀编剧、导演、优秀指导老师。

  “一次比赛,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次催生老师和学生成长的平台。过程虽然会辛苦点,看到孩子们成长,就感觉一切的付出很值得”冯晓燕说,放学后集中时间排练,放假在家就利用微信在线指导,学生劲头高,家长也非常支持,和学生一起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其实,冯晓燕不仅音乐教得好,她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很有研究,考取了心理健康B证证书,用一次次追踪式的鼓励、约定为学生送去温暖、解开谜团。她帮“自闭”倾向的小林同学走出了“两年不做早操”的阴影;她自掏腰包给贫困生送去衣服鞋子、书籍文具;她同情失亲孩子,主动谈心;她用童趣的契约对心理年龄滞后学生追踪,帮助他们学习管理,“小调皮”在她的下变得可爱懂事了。

  二年级的小兴同学经常在课间敲打别人,“拍巴掌”、“铁沙掌”是常有的事,同班同学绝大部分都被他很用力地动过手。为此,学生家长很恼火,小兴家人对他也无计可施。

  为了改掉小兴的坏习惯,冯晓燕多次找他谈心,并和小兴达成约定,每周把认定的任务列成表格,完成后打勾记录,如果小手管不住的时候,可以来心理咨询室和“假人”玩游戏。

  “我做了几件好事,收发作业、搞卫生、发牛奶”。每周四中午,小兴都会跑到心理室,享受“特别时光”,跟冯晓燕说说这周都做了哪些好事,只要达成了上一周的目标,就可以提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心愿,比如调整座位,赠送照片等。

  慢慢地,小兴从最初的每天收书、收发作业,变成了“卫生保洁员”;有同学脚受伤了,会主动搀扶。在学校,小兴不再被人,而是经常得到表扬。往日的“小拳头”变成了如今主动关心别人的“小暖男”。

  小兴的变化在冯晓燕的同事看来,有点惊讶又似乎是在意料之中。在同事眼中,冯晓燕是个乐于奉献的人,不仅细心孩子的成长,还时刻都想着把学校的事情做好,常常是最后一个下班。二十余年,冯晓燕担任过许多职务,每一项工作都能投入满腔热情,出色完成。

  “因为初心,所以深爱。”冯晓燕说,22年在农村教育坚守,一直把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装在心中,乐当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服务者、助推手。

  

关键词: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