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案范文> 文章内容

科教新报

※发布时间:2021-1-28 3:54: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今年,蓝山县职业中专在校新生1470余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00人,此次超过普高招生人数,蓝山职教实现并突破普职招生1比1的比例。

  3年前,蓝山职业中专历年招生人数都在400人以下,仅占当年初中毕业生人数的10%左右。这与拥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720余家,用工缺口达2万多人的蓝山极不匹配。

  面对普招压力大和企业招工难的现状,蓝山县委、县于2010年提出并实施了“9+3”(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免费职业教育)职教模式。

  这个模式解决了地方在企业、劳动力与中职教育学校之间备受困扰的“三角困境”:一些企业因招不到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而出现“用工荒”,而作为技能型劳动力主要生产者的各类中职院校生源却“吃不饱”,与此同时,许多剩余劳动力又由于无一技之长而出现“就业难”,供与需之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

  长期以来,县域职业教育多头管理、资源分散、职能重叠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个县承担职业培训教育职能的部门多达近十个,但所有部门都做不大、做不强,无法发挥规模效应。蓝山县委、经反复研究讨论,实行依托县职业中专这一平台,整合财政、人事、教育、劳动、农业等部门培训资源,成立县“职教中心”,由县委亲自担任顾问,县长任中心主任。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将全县各类职业培训归集到县职教中心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县财政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通过这一举措迅速集聚了培训经费约2000万元,集聚培训项目15项,形成了能同时容纳学历与非学历培训人数2万名的培训能力,从体制上成功破解了分散发展的难题。

  目前制约县域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读成本较高,就业没有保障,致使中职学校发展停滞不前、冷冷清清。针对该情况,蓝山县响亮提出了“读书不要钱,就业有保障”的口号,并将这一口号具体化为“三个”:一是读书免费。对职业中专学历教育学生,不管本地外地生源,一律实行全免费教育,将中等职业教育办成义务教育。县财政在国家给中职学生每生每年补贴1500元的基础上,另给每生补贴1500元,并与学生签订就地就业教育合同。二是给每个学生办好城镇医疗保险;三是毕业后凡愿在本县就业的,对口安排就业,且月保底工资1200元以上。此举一出,立马产生了强大的“涟漪效应”。实施4年来,生源及劳动力储备从2008年之前的不足400人迅速飙升到2011年的1173人,4年增长了3倍多,出现了“东西南北中,争着上职中”的火爆场面。

  与此同时,蓝山县还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旨,深化办学模式,实行了“前厂后校”、“校企合作”与“订单教学”的新培养模式,四年共为当地企业输送优秀一线万余人,有力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目前,许多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低、教师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短缺、教职工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清除这一发展“桎梏”,蓝山县对职教中心充分放权,让其放手、放胆发展,县里负责给指标,给编制,而具体进什么人、怎么进,自主权留给学校。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职教中心按照“打破行业界线,发挥各自专长”的原则,既可以从全县各涉教部门师资中择优聘用教师,又可以根据需要,自主从社会与大中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聘请紧缺教师,甚至可以直接从当地企业中聘请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新聘人员的工资、福利由县财政负担。此举很好地解决了专业师资“不够”、“不行”、“不来”的老难题,为打造高素质师资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中心内部则实行了以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专业组经费包干制和校办经济实体自主管理制“四位一体”管理体制,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办学能力与水平已跃居全省同级同类学校前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不仅使本地生源不断增加,不少外地学生也慕名而来求学充电。

  “功崇惟志,业广惟新”。蓝山通过实施“9+3模式”,有效激活了沉寂多年的中职教育,强有力的劳动力保障消除了广大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大批战略投资者纷至沓来,有力地促进了蓝山县域经济发展。2010年,这个地处湘南山区的小县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成功跻身全省十强县行列。10万大军南下打工已成为蓝山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过去式。如今不但大量农民工回流,而且还吸引了外地打工人员4万余人,经济社会呈现欣欣向荣的鲜活局面。属蛇的今年多大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