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案范文> 文章内容

【聚焦一流大学建设】抓重点 强弱项 补短板 在争创一流中奋勇前行

※发布时间:2018-9-16 5:46: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当下“双一流”建设的激烈竞争中,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对标一流大学,找准差距、明确方向、厘清思、精准发力,以“四大一高”即大人物、大平台、大项目、大和高水平论文为总体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

  学院的建设目标是汇聚整合优势资源,以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领军型人才为核心,打造有前瞻性、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本科教学实验室,建立校外综合实践,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突破技术瓶颈,强化科技,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力争建成国家级平台;依托“111”引智计划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矿业企业合作,加强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流大学建设,学科是龙头、是基础,人才是根本、是核心。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一方面强化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准入门槛,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构筑人才高地。既把目光瞄向高端人才,如院士、千人、青千等,同时又增加在海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国内985重点高校知名教授的博士比例,从师资源头上提高准入门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另一方面多举措强化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树,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传、帮、带”培养模式,为青年教师搭建快速成长阶梯;开展“资土论坛”等品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5期,通过青年教师交流、专家学者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构建了示范引领、互促共进的平台;常态化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2016年以来,学院新增特聘院士3人、特聘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和青年长江各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沈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优秀教案和“精彩一课”一等1人、全国高校行业协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2人。

  为加速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依据《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任务书》,学院制定了高峰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学术团队的研究方向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形成了《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定量目标任务(2018—2020)》,与各学术团队负责人签订目标任务书,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学院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倍增计划,制度上激励教师积极申请基金项目。采取励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省级以上项的申报工作。强化与大型企业的技术对接与合作,重视专有技术研发,借助社会力量建设半工业、准工业化研发平台。瞄准国家重大科技前沿及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学院先后成立非常规地质体力学国际研究中心、中加深部开采研究中心、智慧矿山研究中心、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获批难采选铁矿石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近两年,学院SCI论文数量倍增,年科研经费突破8000万,实现科技5100万,获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项28项。

  为进一步厘清专业特色、夯实卓越工程师培养、强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以培养行业高端人才、矿业领军栋梁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大类宽口径培养为切入点,注重本科一年级通识教育,二年级专业基础教育,三、四年级分类培养。开办创新实验班,实行学术导师制,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拔尖人才,在课程体系中强调科研创新和国际视野的培养;成立本科教学工作学生咨询委员会,定期举行例会,及时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健全学院教学质量体系;以专业教育认证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促进教育与教学、科研与教学、课内与课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有效结合。2018年,学院获省级教学2项,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

  启动精英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践结合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计划,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平台,强化实践教育环节;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科技竞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近两年,学院获批第十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3项,荣获国家级学生科技竞赛励30余项。

  学院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大力提高研究生申请暑期学校、公派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及国际联合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将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突出研究生工程实践建设,注重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及国际视野的培养。

  2016年,学院完成了管理体制机制和基层学术组织。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的指导下,学院学术委员会、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代会充分发挥治学、治教、治研和监督保障作用。基层学术组织按专业成立7个系及相应的教授委员会,侧重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各系根据实体团队的成熟情况,按学科方向组建研究所,侧重科学研究、团队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工作;根据本科培养计划,构建力学、理化和虚拟仿线个公共实验平台;各系构建本科专业实验平台并与科研实验室相衔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按学科方向设立4个研究室,并与相关系所形成教学交叉互融的基层学术组织架构。基层学术组织在壮大学术团队、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充分体现了教授治学和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科提升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响应习总提出的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号召,深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注重原创性理论研究和实验系统的自主研发,采用创新链条式大团队发展模式,围绕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和目标分解,实行目标管理,团队绩效考核。鼓励团队分工协作,努力创建一流科研平台和一流学术团队。通过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的管理创新和示范效应,引领和推动学院一流学科建设。

  学院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平台, 建立长期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机制。先后成立非常规地质体力学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加深部开采创新研究中心,发挥 “111”引智计划的平台作用,汇聚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聚焦高端会议,积极承办学科领域内最高规格国际学术会议;设立国际合作研究基金、国际高访学者交流计划等,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合作研究。进一步完善、深化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劳伦森大学以及境外矿山企业合作,有计划地组织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引进外籍教授开设全英文教学课程;资助中青年教师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邀请国际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来校指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国际交流和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积极为学院师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一流大学必定有一流的大学文化,一流的大学文化是一流大学的灵魂所在和支撑。学院党委始终注重凝练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化,追求一流学科建设与卓越文化建设的共振共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先进文化人,以特色文化凝聚人。在建院20周年之际,通过总结办学历史、编制校刊专辑、制作院庆视频、开展专题学术报告会、举办庆典大会和院庆征文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凝练“资土”和学院特色文化,发布院徽、院训等学院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德以怀远,学以精工”的院训和象征着蒸蒸日上、永葆活力的院徽标识,赢得了师生的高度认同,成为学院师生厚德博学、奋勇拼搏的前进动力。

  在“双一流”建设中,学院党委顺势而为,进一步挖掘传承“五四煤”,凝练提升了以“坚定的理想,的钻研,突出的业务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为核心的“资土”,创造性地提出以“学术文化、师德文化、创新文化、团队文化、人文文化”建设为特色的学院文化建设体系,积极营造自强不息、人文日新的奋斗意识。学院团委以“朝阳文化”特色引领青年思想,通过“朝阳新生”“朝阳绽梦”“朝阳讲堂”“朝阳团校”“朝阳青年”等系列活动,引导和激励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近两年,学院党委获得基层党建创新一等、高校“校园先锋岗”等荣誉称号,学院“雨露计划”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力好项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体资土人将坚定,锐意进取,奋力在争创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中砥砺前行!学姐别这样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