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党政范文> 文章内容

【2017安徽遴选策论文范文】基层党建“互联网+”不能只是噱头

※发布时间:2018-11-12 5:23: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谢霆锋背后的故事

  当下,党建工作“互联网+”已成共识,各种推进党建“互联网”的创新屡见报端、热闹非凡。推进党建信息化,既是时代发展、满足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需要,也是中央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部署。在热哄哄的推进过程中,各方面既要抓落实、重创新、求实效,也要注重解决一些操之过急的问题,莫使“互联网+”成为噱头,雷声很响,群众却不买账。

  推进党建“互联网+”要“百花齐放”,不要“信息疲劳”。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党建信息化,呈现出多管齐下,百花争艳的局面。在内容上涉及教育、管理、党建业务和党建宣传等方方面面,在形式上有网站、APP、信息系统、微信号及微博等,可谓品类繁多,任君选择,十分方便。但是,一些地方层层加码,一级一级提要求,让一线不堪所累,无所适从。有基层反映,中央、省、市、县、镇、村一层一层开设微信号,被要求关注的微信号达近10个,每天点一遍都难,别说一条条认真学习。此外还有远程教育、干部培训等各类APP,有些还对点击、学习时长做硬性要求。学习虽然方便了,但压力也确实大了很多,让干部疲于应付。逐级提学习要求,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加码,也让一些有学习疲劳,甚至产生心理,最终效果打了折扣,工作不尽人意。

  推进党建“互联网+”要“数据共享”,不要“信息孤岛”。为让工作触网,提高效率,各部门近年来纷纷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以推进信息化为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但有些地方统筹不够,各部门分别建设,重复开发,甚至同一个部门的不同业务科室,也各自建设一个。然而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共用不够,造成了数据要反复采集和录入,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有镇街基层党建工作者就反映,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党建人事信息系统多达22个,一位同志个人信息发生变更,可能需要登陆近20个系统进行逐一更改,说是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他们来说,实际上比信息化之前干得还辛苦。与此同时,由于各业务系统相对,功能单一,系统更新也慢,有系统甚至只在年底时才启用1次,发挥作用有限,实际上成为鸡肋。这就需要党建信息化建设要着眼全局,统筹协调,把各条块的信息工作进行有效整合,有步骤、有节奏地推进,切忌各自为政、单打独斗。

  推进党建“互联网+”要“精心耕耘”,不要“重建轻管”。党建触网之后效果好不好,不在乎硬件有多先进、系统有多时兴,还在于日常运行和的质量。在网站刚兴起的时候,各地方各单位也纷纷上马开通单位的政务网站,建立专门党建网站等,但随即就曝出了长期不更新的“僵尸网”问题,国务院近年加大了检查力度,仅2016年就有几百个不合格不达标的网站被通报。而在微信、微博等新兴广泛采用之后,大家在趋之若鹜的同时,也一样出现了许多的不到位、更新不及时、推送信息质量不高等类似的问题。有的号长年未发一篇原创,只是机械转发上级号文章,有的直接把、公文转成信息,可读性很差,吸引力不高,干部对此没有兴趣。一些号看着关注的粉丝很多、数据很好,但绝大多数是“僵尸粉”,文章阅读量不到1%。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相关部门存在“重建轻管”的思想,把打造和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当成政绩,而建好之后往往跟进管理不重视、不到位,也有个别的纯粹就是为了对上应付检查、对下忽悠群众,这样做出来的党建信息化,与社会对比反差明显,肯定得不到群众的关注和认同。

  党建“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然而如何做到有效果、高质量的“互联网+”,不是简单的把党建工作与网络联系起来就可以,既要有面上的统筹、部门的合作、力量以及精力的投入,也要有对群众需求、客观实际需要的充分把握、准确对接。总的来说,就是要简单方便、有效管用,从实现在线缴纳党费、开展党性教育、解决百姓难题、推动扶贫攻坚等方面,切切实实的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切切实实为群众带去便利和实惠,不搞花架子、不做花样文章,只有这样,“互联网+”才有生命力,我们在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的道上才能越走越远。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