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学论文> 文章内容

2016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地理教育论文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9 15:30:3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以下简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二次文献期刊,其办刊目的是从全国教育类期刊中精选、汇编优秀的历史、地理教育论文,以反映我国历史、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及现状,为学校历史、地理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观点引领和意见参考。本研究通过分析2016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来回顾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并前瞻地理教育研究的方向。

  2016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设置地理教育相关的栏目有22个,全文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共计92篇。转载大于或等于5篇论文的栏目有“教学研究”“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学科视点”“教师发展”等。可见,《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的论文偏重于地理教学研究,同时也兼顾地理教科书和地理教师等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于2016年先后设置了8个与地理教育相关的专题栏目,它们依次是“学科素养”“时空尺度教学”“翻转课堂”“思维能力培养”“区域地理”“人文地理”“2016年高考试题评析”和“高三复习教学”。其中,专门为地理学科设置的栏目为“时空尺度教学”“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多数专题栏目的设置体现了近年来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如地理素养研究、区域地理教学研究、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地理高考试题研究等。此外,有的专题栏目的设置也折射出地理教育研究的薄弱领域,意在呼吁学界重视尺度思想培养研究、人文地理教学的深入研究等。

  2016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来源于21种期刊。其中,《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被转载论文的数量均为23篇,并列第一。这两种刊物被转载论文的数量占全年论文转载总数的50%,堪称“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16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所转载地理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出自68家单位。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论文转载量分别高达7篇和6篇,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厦门市第六中学等单位的论文转载量均为3篇。高等院校往往有地理教育研究团队,该团队中不仅包括高校教师,还包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这样的研究团队往往能够及时把握地理教育研究前沿,更易产出丰厚的地理教育研究。

  2016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所转载地理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19个省。与2015年数据比较发现,江苏、、福建、湖北、浙江和6个省依然排在前6位,但顺序有所不同。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地理教育研究氛围比较浓厚,相关研究发表数量较多。

  2016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或设置“学科素养”专栏集中研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或将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论文置于“学科视点”栏目中。那么,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哪些问题比较重视呢?

  第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对此回答,见仁见智。吴岱峰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空间与表述、地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观念(见《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6年第1期,后文凡引自该刊的文章仅标注期数)。汤国荣认为,地理核心素养由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人地观念构成 (第3期)。可见,二人都非常认同人地观念、综合思维、空间视角或地理空间能力在地理素养构成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对于教师理解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时的慌乱现象,朱承熙、袁孝亭提出并强调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发扬和推广地理课程中所积累的优秀教学经验与实践智慧(第7期)。这些优秀的实践智慧往往指的是如何上有“地理味道”的课堂。对于如何具体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牛超、刘玉振提出了几点策略,包括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核心素养为外显表现进行评价,等等(第1期)。这些策略既涉及,又囊括操作和评价等方面。

  第一,关于地理教科书编写的研究,章莉认为,需要以地理教学逻辑统领地理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来编写地理教科书(第12期),陈国祥在分析地理课标和教科书中“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信息技术重构此内容的思,包括引入流体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运动的大气这一思想等(第6期)。二人都从地理教科书编写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来谈地理教科书重构的思,前者强调地理教学逻辑在地理教科书编写中的重要性,后者重视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来强化地理教科书内容的科学性。

  第二,关于地理教科书的比较分析与评价研究,徐亚赛通过比较人教版与三民版高中地理必修教科书中的图像系统发现,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中图像内容的逻辑性较强,但存在图像数量较少、图像数据老化等问题 (第10期)。张娉通过比较我国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科书与科学教科书中的地图系列活动发现,我国地理教科书中地图系列活动的背景明确指向知识的运用,但其探索性不足,难度和度也较低(第7期)。可见,研究者热衷于通过国内或中外不同版本地理教科书的横向比较分析,来挖掘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优缺点。

  ①地理知识教学研究。地理知识包括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近年来地理知识教学研究在这些方面都有体现。地理过程属于地理感性知识。丁生军提出学生应当掌握地理过程认知的基本方法,如环节分段法和要素分析法(第1期)。与地理感性知识相对应,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则属于地理知识。李春艳认为,地理教学需要整体把握地理核心概念,按“层级结构”建构地理概念体系,按“学习进阶”组织推进地理教学和考试复习(第7期)。这里突出了地理核心概念具有统领地理概念体系的作用。张素娟也认为,可以用地理核心概念统整初高中教学内容,以准确把握空间素养培养目标要求(第11期)。作为地理核心概念,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范增博从描述、分析和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初中地理教学目标测评量表(第8期)。系统梳理地理要素的地理认知结构,是地理知识教学的重要任务。王向东提出应当重点关注地理要素的认知结构构建,注意区分相似地理特征的认知结构的异同,重视地理特征认知结构的应用 (第7期)。此外,王向东还研讨了地理规律教学中演绎法和归纳法运用的教学场景和适用情况(第4期)。

  ②地理能力培养研究。地理空间能力是地理学科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徐志梅通过梳理国外关于地理空间能力的研究现状,认为我国中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研究应当关注性别差异、发展水平及测评体系等(第6期)。除了地理空间能力外,也有研究者认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地理学科能力。何灵飞提出了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如运用图层叠加分析和注重地理问题探究等(第5期)。利用图层法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地理方法与地理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③地理思想培养研究。学生需要养成的人地观、生态观、资源观、伦理观和人口观等地理观念,亦是人地关系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地理思想培育的。詹秀娣针对我国地理观念教育并不理想的现状,提出地理教师应当挖掘地理知识蕴含的观念、情感等因素,为重要的地理观念找到恰当的教学素材(第8期)。可见,为落实地理观念教育,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想中,尺度思想占有一定席位。张家辉、袁孝亭在分析世界主要对尺度思想的关注点的基础上,地理教育中要强调尺度思想的重要性,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渗透尺度划分、尺度关联和尺度效应等思想(第3期)。对于区域地理的复习,李录强调要根据不同尺度有所侧重、合理分工、形成梯度(第3期)。不管在系统地理教学中,还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都应重视培养学生以尺度的“透镜”观察和认识世界。

  ①区域地理教学研究。地理核心内容及地理教学关键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颜斌在梳理世界区域地理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包括构建认知结构来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地图训练学生地理空间格局觉察和表达能力等(第2期)。李元平等认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问题是“运用地形图,如何分析地形、河流与当地人类活动、城市分布的关系”(第10期)。区域地理教学需要攻克这一关键问题。

  ②系统地理教学研究。对于自然地理模拟实验教学,黄莉敏、杨刚玲提出可通过多渠道设计地理模拟实验,以及开发地理模拟实验课程资源网络信息化平台 (第2期)。对于高中人文地理教学,陈国祥认为,要突破区位理论的,体现人文主义的新,形成核心概念和学科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第9期)。为了提升地理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学习地理学思想史,关注人文地理学领域的新思想、新。

  ③其他专题教学研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了地理课程具有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柯婷探讨了如何关照这五个特征的地理教学设计(第7期)。地理学史是人类对周围地理认识、记载和概括的历史,其中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可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载体。张家辉、袁孝亭提出了地理学史的教学策略,即教师需要充实地理学史知识,开发相应课程资源,开展再现式教学等(第2期)。

  地理高考试题是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评价载体,其命制特点深刻影响着地理教学实践。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2016年地理高考试题突出了价值观引领,深入考查了学科思维过程和品质,精选的题材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征(第10期)。从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纵向分析得知,地理高考试题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考查。除了分析地理高考试题的命制特点之外,耿顺传等在全面分析2016年所有地理高考试题的基础上,还提出几点命题,如教考分离但要适度、防止猜题但选材不能过于褊狭、知识抽样要尽量扩大覆盖面等(第10期)。

  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是落实地理课程的必然径。地理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等。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丁生军认为,需要提高地理教师的学科知识理解、学科思想方解和学科能力理解(第7期)。提高地理教师的学科理解,旨在提升地理教师的学科素养。地理教师学科素养的高低,还可以从地理教师对生活中地理的觉察来反映。丁生军还提出,地理教师要做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敏锐观察者、主动探究者和自觉解释者,逐步成长为生活中“地理专家”(第5期)。教研能力是地理教师专业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卢晓旭立足教育均衡视域对全国地理教师教研水平的区域差异展开了深入研究,认为全国地理教研水平的区域差异突破了警戒线,应当积极采取设立访教流动站、购买服务和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等措施来促进地理教研水平的均衡(第12期)。

  2016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发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待收集多方意见和进行修正后,就会颁布正式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这将对高中地理教科书编写、地理教学方向、地理教学评价等产生直接影响。那么,与2003年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相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实施等部分都有哪些变化,其设计特点是什么,对地理教学提出了哪些新指向、新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

  近两年,地理教育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等开展了热烈的研讨。继此研究之后,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便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这就涉及如何开发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地理课程资源,如何选择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教学策略、方法,如何创建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教学,如何调查和测评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状况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那么,为了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这一问题,就需要理清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具体问题。

  地理核心概念是居于地理学科中心,具有较强统摄力和广泛解释力的概念。它是组成地理学科课程的关键概念,是构成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节点。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核心概念包括、分布、地方、区域、尺度、地理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地理和人地关系。如何编写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核心概念,如何恰当选择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理解和习得地理核心概念,如何发挥地理核心概念的特征来构建学生的地理认识结构,如何以地理核心概念统整地理课程内容,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界深入研究。

  学习进阶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时所遵循的连贯、典型的学习径的描述,其包括进阶维度、成就水平、预期表现和进阶终点等要素。如何设计、分布、区域、地理过程、地理、人地关系等地理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也已成为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

  地理高考试题研究一直得到以地理教师为主体的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研究者可以开展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全面统计分析,挖掘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取向、命题方式和命题特点,并提出命题等,也可以进行专题分析,开展地理高考试题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的考查特点研究,进而捕捉其对地理教学的或得出备考的策略。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浙江省于2014年出台了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试点方案。方案中指出,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这种后的“专业导向”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职业倾向和关注社会的各种职业,以确定选考科目。再加上,地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决定了地理学有着丰富多彩的职业,因而,在新高考模式下,研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就显得愈发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承担15种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系列的编辑、出版及经营业务。这15种期刊均为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在国内外都深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权威期刊。

  

关键词: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