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毕业设计> 文章内容

创业维艰中国第一代汽车人都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8 18:38: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当然不是,虽然很少会像国外车企那样,以家族的姓氏冠名品牌(近期倒是出现了一个,魏建军的WEY品牌),让自己万古流芳,但是国内的汽车人也曾经过不懈努力,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乃至世界车史上留下重要一笔。

  今天的“疯狂汽车人”栏目要介绍的,就是中国第一辆轿车的设计者、著名汽车设计制造专家——史汝楫(shǐrǔj)。

  史汝楫于1916年出生在江苏宜兴,父亲是清朝末代秀才。

  在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史汝楫和哥哥史中奇都是学霸,史中奇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又到德国学习电机专业,回国后在上海交大当教授。史汝楫则考上浙江大学,主修机械专业。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导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民国政府从南京搬迁到陪都重庆,时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的是我国著名地理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他为了保护全校师生不受战火伤害,保护珍贵教育资源不受破坏,毅然带领全校师生走上漫漫西迁之路。

  史汝楫作为浙大一员,也参与了这次“长征”,并在枪林弹雨和颠沛流离中坚定了“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信念。

  1939年,史汝楫从浙大毕业后,来到当时国内最大最好的修理厂——贵州贵阳马王庙汽车修理厂工作。不久,史汝楫又来到“陪都”重庆,进入军政部和交通部合办的中央汽车配件制造厂工作。中央汽车配件制造厂的产品主要是汽车,特别是进口汽车的零部件、工艺配件和修理用的配件。

  随着战事逐渐平稳,科技进步,工厂制造业逐渐繁荣。中央汽车配件制造厂开始思考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自己造汽车。

  当时国内是没有制造汽车的实力,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人才基础都不具备,于是厂里决定送一批人出国学习先进技术,外语技能过关的史汝楫成为外派人员之一。

  1945年,史汝楫来到美国斯蒂倍克(Studebaker)和福特汽车厂实习,主要学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试验以及汽车定型等。

  在福特汽车厂,史汝楫第一次见到了改变近代工业进程、也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汽车生产流水线。

  1946年,掌握整个汽车制造研发体系和技术的史汝楫回到祖国,当时国内形势发生巨变,抗战胜利,日本军队被赶出上海,史汝楫原来的单位中央汽车配件制造厂划归上海华东工业部,而华东工业部下属有三个汽车修理厂,分别在杭州、南京和上海。

  其中上海和南京的修理厂是在原有汽车保修厂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扩大,杭州修理厂为新建工厂,史汝楫据被分配到杭州修理厂任设计师,后来升任厂长。

  1952年,时任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的孟少农到杭州出差,与史汝楫见面后十分爱惜他的才华,将他从杭州修理厂调到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工作,任中央设计室主任,专门管工艺装备。

  当时的中国刚从战乱中复苏,百废待兴,别说生产国产轿车,就是外国的轿车,国内也并不多见,摆在史汝楫面前的难题相当大。

  1956年6月,史汝楫带上胡同勋(时任设计工程师)从长春出发,去北京搜集资料,却没有找到像样的图纸和文件,他们只有去挑选外国样车,最终选定了法国西姆卡(Simca)的Vedetti,和美国福特(Ford)的Zepher。

  背景资料:1957年,毛泽东在《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感觉到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

  5月22日,刘少奇主席来小花园参观东风轿车,5月23日,周恩来总理也来小花园看车,并打开机器盖查看发动机。周总理非常懂行,一眼就看出来这是抄奔驰的。

  周总理说“抄是允许的,国外也互相抄,但要抄得巧妙。关键技术抄,非关键件就可以改,让人看不出来,像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奔驰,不好。”

  其实,当时的中国能造出这么一辆轿车已实属不易了,而彼时位于美国底特律的福特轿车厂,日产轿车量就超过7000辆,这是多么大的反差,也让史汝楫等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们看到,前方道路依然漫长,压力仍旧巨大。

  回到厂里后,史汝楫等人加速对轿车制造工艺进行改进。1958年8月,中央向一汽下达了制造国产高级轿车的任务,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于是史汝楫按照厂里的要求,放下刚刚坠地的“大儿子”东风,又投入试制高级轿车的战役中。

  有了前一次的经验,史汝楫这次“造”汽车可谓轻车熟路,首先还是找样车。

  以五辆样车为蓝本,史汝楫带领一汽的工程师们开始研制国产高级轿车。受到当时国内环境的影响,这辆车的研发过程相当原始、粗暴,是把样车拆开,让一汽所有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认领相关零部件,各自回车间绘图制造或者直接照样制造。

  对于一些无法马上解决的零部件,如液压变速箱阀体,发动机缸体和发动机的复杂部件,以及一些协作产品,就原样采用。

  例如发动机的制作,在当时的中国是短板。于是他们以克莱斯勒的缸体为基础,配上凯迪拉克的缸盖和气阀结构,作为新车的发动机。

  但是,对于汽车的外观,一汽是下了大功夫设计的,尽显民族特色。

  在这样的努力(chaoxi)下,1958年8月1日,一汽试制出第一辆样车,当时有句口号,叫“乘东风,展红旗”,于是这辆高级轿车定名为“红旗”CA72(东风的代号是CA71),一汽也提出“乘东风,展红旗,八一拿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的口号,。

  1959年4月,一汽将首辆按图纸制成的红旗CA72样车送到北京,当时这辆车因为过多考虑空间性,因此又高又大,外形与现在以矮、平为美的轿车大相径庭。

  但汽车局仍批准了红旗CA72型的制造,1959年9月19日,邓小平、李富春、杨尚昆、蔡畅等中央领导到一汽视察,赞扬了红旗轿车。

  此后,一汽还下大功夫来提升轿车的质量。一是将座位设计为三排座;二是采用了液压自动变速箱;三是重新设计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消音系统,取消原来的大膜片真空加力装置,改用双套双管路气顶油加力装置;四是取消原钢板弹簧前悬架结构,改用螺旋弹簧新悬架结构;五是取消原动力转向,以萨哥诺(Saginaw)循环球转向机替代;六是重新确定前后悬架参数,改进前轮定位等。甚至,一汽还生产出了当时苏联都无法生产的V8发动机。

  经过不断改进,红旗的性能日趋完善,由史汝楫主导推出的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接近当时先进国家的大型轿车设计水平。当时CA770做了约50辆,送到北京后,逐渐代替当时的苏联吉斯,作为副部长以上首长专车和外事礼宾车

  在一汽工作了整整36年后,1986年,史汝楫70岁时,正式退休。

  在退休前,他历任一汽工艺处中央设计室主任,设计处副处长、轿车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总厂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2014年,98岁的史汝楫因病去世。

  诚然,红旗轿车的诞生不是史汝楫一个人的功劳,红旗车的背后,站立着许许多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先驱。车辙君今天说起史汝楫的故事,也不是为了让大家觉得他有多了不起,限于现实条件,他们缺乏技术独创性,工艺制造能力也有限,无法与美欧大型汽车厂相比,但是,先辈们却克服技术和人员的困难,让中国轿车实现从零开始,从无到有。

  反观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而国内不少人却一味标榜国外品牌豪车、靓车,忘记了中国人曾经经过努力,推出过高质量的中国轿车让世界刮目相看。

  最后,还是希望中国本土车企能加油鼓劲,争取再创东风、红旗的辉煌。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