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心得体会> 文章内容

四川文理学院深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

※发布时间:2018-11-14 19:57: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价值引领和理想教育的时代。为了深入推动学校思想理论课教学,努力构建“322”大思政工作体系,2018年春季起,四川文理学院启动了“形势与政策”课团队滚动式专题教学,课程取得了丰硕,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凡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为实现“富民”目标,中国作出了哪些努力?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哪些成就?又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日前,中国社科院胡家勇教授做客“秦巴讲坛”,开场引用管仲的经济观点,从中国的“双重转型”、中国经济的重要节点、中国经济的未来和发展等方面深入解读了中国经济与发展的40年历程,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卓有成效的“形势与政策”课。

  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新学期伊始,马克思主义、政院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了一批理底扎实、学科专业背景丰富、具有高度敏锐感和国际前沿视野的教学名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主讲教师,组建了由学校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教授,思想理论课教师及员等核心团队。学校领导作为主讲教师积极参与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科研中,并对“形势与政策”课专任教师的选拔、任用进行审核把关,确保选拔出一支学科背景广泛,涵盖哲学、社会学、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等专业的高水平思政教师队伍。

  主讲教师们群策群力、通力协作共同制定教学内容,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进行集中备课,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厘清知识点、区分重难点、找准切入点,统一制作课件,进行团队教学。此外,学校还依托“秦巴讲坛”,将外部优质师资力量引入大学生思政课堂,倾力打造“形势与政策大讲堂”,邀请地方党政干部、著名学者、代表、政协委员等为客座教授,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专题。通过校内主导,校外合作的方式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向式教学转变,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

  据马克思主义、政院院长王秀珍介绍,《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学科交叉广泛的课程,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动态性特征,这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相对单一,难以达到课程要求。以往的“形势与政策”课采用单一的个人负责制,即选定一名任课教师负责这门课程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这就将任课教师的选用建立在百科全书式人才的心理预设上,难免有失偏颇。学院遴选一批校内外教学名师担任“形势与政策”专任教师,并采用滚动式专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提供养料,进而有效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趣味性、实效性。

  “新加坡金特会引全球瞩目,半岛局势将何去何从?G7峰会为何不欢而散,G7到底还能走多远?2018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闭幕,‘中国’都提了些什么?美国重启贸易战,此意为几何?”在昨晚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上,专任教师梁云为学生详细解读了近期的世界局势,深入独到,观点鞭辟入里,内容抽丝剥茧,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真没想到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如此的生动风趣,津津有味。梁老师的让我深刻认识到,对国际关系的研判和处理不能陷入简单个人利益得失的迷思中,而应放宽视野和格局,站到国家民族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了解对抗冲突背后的真实含义,思维要深刻多样而不是激进偏执。”政院学生吴佳恒课后说道。

  教无定法,贵在。在以往“形势与政策”课堂上,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方式依旧占据主流,式、研讨式教学仍未得到有效推广。如何增强教师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成为“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难题。为了创学,马克思主义、政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课堂积极性。如在讲述“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专题时,课前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易班等网络平台在线征集疑难问题。课中时以问题为切入点构建教学框架,通过深入阐释关系国家发展和世界局势变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宏观视野。课堂讲授中,任课教师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回归课本,熟悉相关版块理论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深入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后则以学生即时表达学习心得、提交课堂作业、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教学反馈。老师及时回应学生互动,注重平等沟通,在交流互动中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形势与政策”课是影响和感染学生的重要思想平台,是了解和学习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的重要渠道,为加深学生对十九大的认同和践行,学校启动十九大“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学,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宣传十九大的主渠道、主阵地。

  “对十九大报告要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学”,“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与形势与政策课紧密结合起来,把十九大融入教学中,让同学对形势与政策课感兴趣、学进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们在集体备课中,围绕十九大报告的基本内容就如何把十九大与报告中有关章节相融合展开了热烈研讨。

  为了更好的落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学,学校组织专任教师集中学习、聆听学术、参加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提前做好“功课”,吃透“”,将课备好,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将十九大融入教学内容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阐述,让学生们学习和理解十九大报告的深刻内涵及主题,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收放自如地把握教学方向,掌控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思想转变,让十九大鲜活起来,最终真正走进学生头脑。

  为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拓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径,2018年起,学校大力引进慕课、爱课程、优课等精品课程,并在学校微信、QQ校园号、易班等新平台开设“形势与政策”精品课栏目,开创了线上视频教学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体验,有效化解了“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形式单一的难题。

  随着慕课等平台在大学生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学校敏锐把握到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将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引入“形势与政策”教学当中。学校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还需课下在慕课或爱课程平台上自主选学一门“形势与政策”课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并将取得结业证书作为线上学习考核的依据。专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线答疑、线上讨论、课下探讨、分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将慕课、爱课程等在线平台打造成“形势与政策”课第二课堂。

  学校互联网思想工作部副部长于贵表示,“形势与政策”课主要焦聚热点、国内外形势变化、社会关系变动等,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广度性使其成为一门特殊的存在,沿用传统教材,沿袭以往的教学内容难以跟上形势变化的步伐,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采用“互联网+形势与政策课”模式,是学校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既能让师生通过线上平台学习学术大咖对形势政策的通彻深度解读,满足师生对高质量“形势与政策”课的需求,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校师生教学全覆盖的共赢局面,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

  据统计,慕课等平台自上线多人次,学生积极参与跟帖讨论,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文学与学院学生王琴说:“慕课上的课程观点鲜明,内容有深度,还能了解专家学者们对最新国际国内局势变化的深入解读,着实让我眼界大开。这种、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也契合了当前大学生随性的生活,梦见自己杀人不见血值得点赞。”

  四川文理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收获了沉甸的荣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应当的认识到,只要形势在变化,政策在改进,“形势与政策”课就永远在上。(作者:于贵 甘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