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案范文> 文章内容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

※发布时间:2022-6-23 12:01:41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本节教材在研究了“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向某方向自发进行”这一问题后,引领学生从“化学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限度”这一角度继续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即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必修第二册的学习已经知道可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不知道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本课时仅仅抓住平衡概念,将平衡作为讨论有关平衡问题的总线索,用平衡来定量描述平衡状态,依据平衡来分析平衡移动。对于平衡移动问题的讨论,在建立起浓度商Q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普遍适用的Q与K的比较判据。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我们利用△H-T△S来判断一个反应的自发性时,如果它小于0,我们只能说这个反应有反应的可能性,有反应的趋势。在实际上到底能不能进行反应,还要看有多少反应物发生反应转变成了生成物,另外还要看反应的速率。如果反应物只有很少的量转变成生成物或反应的速率很小很小,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反应虽有自发进行的趋势,但仍然没有发生反应。所以要研究一个反应,首先要研究它的自发性问题,接下来就要看它进行的程度,也就是限度的问题,最后看反应速率的问题。好,这节我们就来看看反应限度的问题。

  【联想质疑】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可应,如合成氨的反应。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完全,即存在一定的限度。反应限度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化学反应来说,仅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呢?

  【】研究表明,可应在适当条件下进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平衡混合物的组成不再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反应达到一定的限度。在研究了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人们发现可以用化学平衡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

  【交流研讨】表中所列为测量反应I2(g) +H2(g) 2HI(g)在698.6K时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所获得的数据。

  【交流研讨】再对比反应I2(g) +H2(g) 2HI(g)在730.6K时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所获得的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一定温度下,当可应aA(g)+bB(g) cC(g)+dD(g)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这个称为化学平衡,简称平衡。

  【】化学平衡的意义: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3.如果浓度的单位是molL—1,将浓度单位代入化学平衡表达式,可得到K的单位。由上述结果分析K的单位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存在什么关系?

  【强调】化学平衡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改变。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个反应,平衡也会改变。

  :已知一定条件下,A(g) 2B(g)达到平衡,再加入一定量的A,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牛刀小试】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表达式为K=()()()()c平CO·c平H2O(c平CO2·c平H2),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如表所示:

  C.若在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为0.4 mol,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