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毕业设计> 文章内容

毕业设计深大走出未来的新闻记者毕业作品中满满本土文化

※发布时间:2015-4-30 22:55: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昨日,深圳大学2015年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答辩在科技楼1号报告厅举行,可容纳600人的报告厅早早被挤满,连台阶上都被人群坐满。9个小组的毕业答辩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对于客家山歌传承的思考,也有对一代居港内地人状况的呈现;既展现了“打拐背后的故事”,也解析了深圳非遗的旧梦。各小组还以和视频两种方式呈现答辩内容。专家评委发出连串辛辣提问,各小组在5分钟内作答,经过综合评分,作品《佛山武馆之商业江湖——探寻佛山传统武馆的转型之》夺得了答辩最高分,最受瞩目的《逃港之后:一代居港内地人的和归宿》获得第二名。

  答辩活动最后,深圳大学学院辜晓进教授将本届新闻系答辩总结为7大特点:

  新闻价值高,每一个话题的选择都体现出新闻系学生的专业特质;

  新闻选题丰富,毕业小组的选题视野开阔涉猎较广;

  话题选择体现人文关怀,尤其是对社会边缘社群、的关注;

  话题更加尊重传统,选题多涉及传统文化题材;

  在毕业答辩的运作形式和呈现方面,学院做了一些创新;

  每一组都结合视频展示,特别是在、创新、策划方面突出;

  所有的小组彰显出色的表达能力,展现新闻人的基本素质。

  《逃港之后:一代居港内地人的和归宿》

  主要内容:以上世纪逃港历史为时代背景,将当前在生活的一批逃港亲历者作为对象,展现这一群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境况,希望引起对这段历史的关注。

  写作背景:

  18次穿越深港、8000港币的采访成本、40多位逃港亲历者的采访并祭拜逃港人、3天排版印刷、无数个清晨6点的采访……对于陈烁、欧芸、张晓琪、邱雪野、王蕊5位姑娘来说,这次毕业设计让她们接触到游离在历史之外却清晰存于历史之间的逃港人,使他们刻骨铭心。

  选题被小组一致通过

  2014年12月,从大二就开始合作的陈烁、欧芸、张晓琪、邱雪野、王蕊5位姑娘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组成毕业设计小组,并开始了毕设最的环节——选题。5位姑娘从一开始就将选题聚焦在具有人文情怀、关注社会边缘群体,云南早婚村、未成年工人、护林员、离职公务员,一个个想法在她们的脑中掠过,但是每一个想法却都一次次被否定,讨论陷入了僵局。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欧芸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给她讲起的那段故事。“当时,我母亲的班主任留了家庭作业,还告诉她们第二天要检查,可班主任再也没回到这个上,后来听人说,他和姨夫姨母一样,逃港去了。”欧芸瞬间就将目标锁定在了逃港人——被社会贴上两地烙印却生活在人们忽略角落的一群居港内地人。

  欧芸将想法告诉其他组员,没想到这个选题被一致通过。“这个选题让我回想起晶报曾经做过的一组《寻找远去的村落》的报道,我们很期待也作出那样具有时代沧桑感和历史厚重感的,所以压力与动力并存。”曾在晶报实习的邱雪野告诉记者。

  采访过程困难重重

  采访主题定了以后,采访角度又成了需要她们跨过的一个坎。她们的指导老师辜晓进其将目光聚焦在逃港人在港的生活,而非他们为何逃港。确定角度,下一个就接踵而至了。小组王蕊告诉记者,联络逃港亲历者可谓是“困难重重”。“当时在一档卫视的历史节目中了解到这个特殊题材,进而了解到了逃港人的圈子,通过在港就读的师兄认识了这类特殊人群的组织负责人,并找到有关题材的作者,通过这些线索,我们小组陆续走进了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了解这段历史。”

  在昨日的毕设现场,5位姑娘表现优异,一举博得满堂彩。面对赞扬,陈烁淡淡地说,这不是一场秀,是对历史的另一种展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围观的历史缩影,希望大家能够把目光关注在那段历史和历史里的人。

  点评:

  “逃港人这个选题非常了不起。逃港人是中国历史重大转折时期的创伤性记忆,但这组并没有去渲染这种悲痛,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了逃港人在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故事,展示了一代逃港人的生活缩影。”

  ——指导老师辜晓进教授

  作品介绍

  《深圳非遗的旧梦新生》

  主要内容:由晶报记者参与指导的毕业团队,以重新发现深圳、重新了解深圳人、重新发掘深圳文化为出发点,将深圳“非遗”当前的尴尬现状作为切入点,引起大众对深圳本土文化和传承的反思。

  写作背景:

  在深圳各区之间往返超过1560公里,采写出6万多字的,搜集视频素材超过15小时,30多个通宵的昼夜,在昨天答辩活动中收获最多鲜花、尖叫声的“省港奇兵”毕业小组一出场,便为在场的所有观众、答辩老师送上一场毕业设计的饕餮盛宴。这场由《晶报》资深记者唐洁、前记者李妍琦参与指导的毕业设计在推出伊始便引来所有在场嘉宾、观众的关注。

  “省港奇兵”的毕业小组在去年10月就组队成型,在经历“流动儿童”等多个选题的纠结反复之后,曾在晶报参与实习的小组组长王堉先同学找到自己在晶报的实习老师唐洁、李妍琦。两位指导老师先后“省港奇兵”小组能做一些“接地气”、“有人文关怀”的新闻选题。最终,经过1个月的咨询和商讨,小组确认了“非遗在深圳”这一题材,并将新闻专题命名为《深圳非遗的旧梦新生》。随后,晶报的两位指导老师为毕业小组同学提供了本地非遗业内专家、采访调查框架等方面的指导。小组在2015年元宵节市民文化活动“欢乐闹元宵”现场联系到多位深圳本地非遗传承人,进而初步确定选题的采访内容。

  在昨天下午的5组毕业设计中,“省港奇兵”小组也以“天降奇兵”的方式登场,将深圳甘坑凉帽带到答辩现场。小组杨静雯是本届新闻系毕业答辩中的最后一位学生,在全天及当场答辩的最后环节,身为全系唯一同学的杨同学深情地说:“其实,深圳不是文化沙漠,我们需要的是重新认识深圳、重新挖掘深圳文化、重新反思深圳文化。”

  点评:

  “‘省港奇兵’这一组的毕业设计体现了很高的情商,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当下最火爆的明星效应,设计也是采取提问式的方式,能够引人入胜,PPT展现更体现了新闻图表化的特点。”

  ——评委、晶报常务副总编辑冯景

  其他作品

  ●《佛山武馆之商业江湖——探寻佛山传统武馆的转型之》

  以佛山两家武馆不同的经营方式为切入点,展现传统武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窘境。

  ●《出逃——短期修禅热背后的缺失》

  以浙江天台山慈恩寺的短期修禅人为缩影,将因社会压力而不堪重负的城市人的修禅原因、心理变化在作品中展露出来,希望引起对现代人方面的关注。

  晶报记者 张一鎏 熊珏桤/文 金羽泽/图

关键词: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