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学论文> 文章内容

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成就了我

※发布时间:2017-8-26 19:59:4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的基础学历很低,只是中师毕业。但是在长期执教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停止对于个人专业知识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对于自己教学能力的。因此,才得以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学校的跨越而跨越。

  我作为市知青,是在结束了五年多上山下乡插队劳动后,于1973年入张北师范学校学习两年,毕业留校担任学校首届音美班班主任,并担任音乐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

  尽管我从小就是音乐爱好者,在张北师范学习期间,还挤时间自学了手风琴等乐器,但是,真正要站到音乐专业班的上去“,授业,解惑”,感觉还是“底虚”得难以胜任。

  于是,在王全成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每周上完课后,就坐车到师院艺术系(当时该校在宣化洋河南)学习。

  这样的学习,我当时觉得很不“解渴”。于是,在这个班毕业之后,便争取在该校脱产学习了一年。在邓舒、王书文、高杰、张万玉、李瑞津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乐理、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等音乐专业知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执教的自信心。但我地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还不足以应付教学所需。于是,经过努力我又考入了师范大学音乐系大专班,经过三年的脱产学习,我不仅从汪明洁、蓝守德、李迈新、杨明轩、吴顺章、李建林等老师那里学到许多宝贵的专业技能,而且通过多轮跟着本科班学生上课,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掌握音乐教学的主动权奠定了基础。

  1985年我被晋升为,作为教研组长带领组里的老师们不断将教学工作推向前进。1990年我调入宣化师范。新的起点需要新的业绩。我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抓了学校的合唱团训练和声乐小组的培训,也利用假期完成了本科学历和艺术学班的学习。从而适应了学校的转型升级。

  我刚参加工作时,“”刚刚结束,百废待兴。能够见到的专业书刊少之又少。于是,千方百计搜寻有价值的书籍资料,就成为了我课余的主要兴趣所在。

  由于当时逮住什么就读什么,使得自己读书比较“杂”。我从读到的书中知道,光凭做“两脚书橱”,是难以担当起“教师”这个重任的。诚如朱熹所言:“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出自《朱子语类》卷十三)。

  于是,随着国家逐步正轨,我开始从创刊号起订阅《中国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教育》、《音乐周报》、《中小学音乐报》等。

  在仔细研读这些刊物的同时,我常常把所刊载的教学方法拿来付诸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我不仅学到许多音乐教学的真知灼见,而且极大地开扩了自己的音乐视野,同时,还能及时了解到国内的音乐教育动态。

  从这些音乐刊物上,我了解到国家教委要举办“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并且是通过教案和论文选拔参会代表的信息。于是,我得以连续参加了在广州、济南、西安和沈阳举办的国家级音乐教育研讨会。

  从这些音乐刊物上,我看到了相关的信息,便利用假期自费参加了“全国合唱指挥讲习班”,得到冼星海的学生严良堃,著名指挥大师聂中明、杨鸿年、秋里、孟大鹏等的训练指导,受益匪浅。我还有机会自费到雁栖湖畔,参加了“新型歌唱技法培训班”,学到了运用“另类”方法,训练演唱高音的技巧。

  ——正是通过这些音乐期刊,使自己既学到了许多音乐教学技巧,又能及时了解到音乐教育信息,还方便了自己及时国内音乐教育前沿,这就为自己结合师范音乐教学搞好教育科研,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随着教学年头的增长,我试着运用将学到的方法,指导校内外的学生。并且陆续把尤志国、葛海河、龚海霞、李卫芳等一批学子送进了大学音乐系。由此我联想到:全国各地有多少年轻的音乐爱好者,朝思暮想要步入大学的门槛而摸不到门径呀。

  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教学体会,整理成为成系列的“千字”文,如,《纵情发声之“门”》《气沉到底声贯顶》《怎样练“面罩共鸣”》《千斤念白四两唱》《字似骨头韵如肉》《练声与练歌相结合》《要善于“听”和“看”》《 “练”与“演”要相结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你的心儿去歌唱》……邮寄到远在长沙的《中小学音乐报》社。当时自己私下想:你()若是给登了,我就再给写一组;若是不登,那就算了。没有再多的奢望,也不指望要拿多少稿费。

  保持着这样的心态,《中小学音乐报》社给我刊发了数十篇论文,并且连续三年为我的“音乐高考直通车”系列论文开辟了专栏。

  1992年,通过论文选拔,我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在会上,友介绍我与的著名音乐家、出版人陈功雄先生结识。他热情地向我约稿。于是,我就以我国各地民歌赏析为题,陆续给他提供了十数篇,均被刊发在他主办的《中华音乐文化教育》上,为“两岸一家亲”,“一个中国”的认同,尽了个人的一份绵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我校图书馆资料室,查阅陈功雄先生惠赠给我校的《中华音乐文化教育》。

  三十多年来,正是着“著文不是为”,而是“著文须有益于天下”的,我的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命中率”。先后在《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音乐》《人民音乐》《课程•教材•教法》《与口才》《中华音乐文化教育》《音乐生活》《音乐天地》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历经十几年的跋涉,我也随着学校由中师向高师的升格,个人的职称亦由升为高讲,随后转评为我校首批副教授。

  五年多的上山下乡劳动,使我懂得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天上不会为谁掉下馅饼。事实上,你在哪里耕耘,就在哪里收获。不负有心人。

  由于长期在师范学校任教,我对于教材建设始终较为关注,当人教社出版发行新版中师音乐教材后,我经过使用,及时写出《乐中寓教 全面育人——评新版中师音乐教材》的论文寄给人教社。该文刊登在《课程教材 教法》1996年第10期上,不久,人教社出资邀请我赴福建参加教材研讨,并且把我的《着眼素质教育 全面驾驭教材——学习使用人教社中师音乐材管见》一文收入到该社出版发行的教参中。

  1998年,我的论文入选参加在沈阳举办的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入会后,《中小学音乐报》社的两位主编凭胸牌认出来我,说:“杨老师,我们常常等着您的稿子发排呀!”他们并且要我就这次大会为写一篇社评。于是,我在三天的参会时间里,完成了《世纪之交的回眸与展望——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综述》一文。该文在《中小学音乐报》1998年第32期头版全文刊出。通栏标题之下,特别标注:杨仲华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尾部特别注明:本文作者系宣化师范学校——我与咱们学校,在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的与会代表中,有了美誉度。

  1999年,我在参加大学艺术学班的过程中,经该校老师推荐,接受主笔编写《舞蹈艺术教育》一书的任务。在梅宝树、杨恩寰两位主编和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柯尊全老师的耳提命名之下,历经三个寒暑终于完成。随后,我受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邀请,为该社编写了高中舞蹈教材。

  2000年,我的朗读与歌唱的跨学科教学获得省表彰,并得到晋级一级工资的励。运用该我培养出市主持人谈雪、宣化区主持人岳昆、四川军区文工团女高音兼节目主持等两栖声乐人才。

  2002年,省指定我校派员参加在西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家级新课标培训者培训班”,我参加培训后,随即赴、秦皇岛、、等地培训我省初中音乐教师,并应邀参与了少儿出版社、少儿美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多部。

  世纪之交,面对、、张也、阎维文等歌唱家的异军突起,国内开始有人群起而攻之他们共同的老师金铁霖。笔者长期研究金铁霖老师发表的文献和教学音像资料,从中获益良多。于是,见不平,投笔参战。先后完成了《中国气派 民族神韵 百姓欢迎——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一分为二 对立统一 实践第一——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哲学基础》《声情并茂 唱演俱佳 综合全面——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美学规范》《民族性 科学性 艺术性 时代性——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学术定位》《融汇贯通 继承 振奋——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历史地位》等长篇系列论文,发表在《中国音乐》2005年1.2、3期和2006年1期上。在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金铁霖老师欣然为我题词:“仲华神笔声乐情,求真务实攀高峰。”中国音乐学院聘请我为该院“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沈阳音乐学院给我提供往返机票,邀请我作为特邀嘉宾飞往沈阳,参加“2005

  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并为大会作主旨。——宣化师范学校破天荒与全国八大音乐学院并列在一起。随后,我荣幸地成为宣化科技学院首位教授,并被学院推举为教授。

  我在应邀为金铁霖教授撰写传记的过程中,多次有机会观摩他的授课,也有机会向他请教一些声乐教学问题,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声乐教学能力。我运用学到的方法,为我校培养出张晓华、孙雅静等演唱尖子学生。

  2014年,金铁霖教授迎来他50周年纪念日,《中国音乐》编辑部特给我来电约稿。我以《疏浚泉源 吸收借鉴 不断发展——从金铁霖学派的崛起看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事业发展》为题撰写了长篇论文。该文发表在《中国音乐》2014年第二期头条。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与杨仲华荣登集中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音乐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于一身的《中国音乐》的显要。我院刘玉瑞看了以后,欣然赋诗一首:

  ——对于刘的褒,我把它看作是学校领导对自己今后工作的有力鞭策,我愿意再接再厉为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大提升、大发展、大跨越,撸起袖子加油干!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