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学论文> 文章内容

面对校区改扩建:上海医学院紧抓“教学为先”不松懈?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4-3 10:29:1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上海医学院要大变模样了,逐渐多起来的机械车和施工者,让人感到这种变化应该会越来越快啊!”这是新学期伊始在赴枫林校区的班车上,一位“老上医”对记者说的一句开心话。那么,当下建设与发展并举、教学与实践并重的上海医学院,又是如何知难而上、因地制宜,紧抓“教学为先”不松懈,一如既往做好医学教育这一最根本“要务”呢?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医学院以及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长”与“短” 医学教学点延伸至、枫林、江湾、张江四个校区,多措并举让现实的物理距离得以“缩短”。

  自去年3月启动枫林校区改扩建工程后,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上海医学院顺利完成了医学教学点和学生宿舍区的平稳“大迁徙”。

  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汪玲告诉记者,“目前医学生在、枫林、江湾、张江四个校区上课,在多所附属医院见习,虽然教学点众多,但教学质量、以学生老师为本是我们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据汪玲介绍,基于“学生上课和实验时间相对集中,学院和附属医院授课教师工作安排方便”的考虑,医学本科生课程表反复修改近20次,医学研究生课程表的“出炉”也同样颇费周折。

  “一切以学生为本我们不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而是落在细节上。”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海鸣说,“针对医学研究生教学点分散在三个校区,校外宿舍区分散在九个地方的现状,去年9月的医学研究生迎新系列工作采取了三校区同步的做法,减少了学生在各校区间的奔波,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江湾校区A教多教室、1间录播教室、2间医学统计学教学机房、2间临床诊断示教室和8间PBL小教室已经投入使用,为教学正常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孙利军说,“为方便学生,还特地建立了江湾校区教学管理办公点值班制度,该办公点全天候接待江湾校区医学本科生。”

  而对医学本科生来说,学习、生活在江湾校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景色,还有那似曾相识的“医人文”。在江湾校区A教学楼推出的“上医院士墙”,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医学人文氛围,增进了学生对医学“大家”的了解。据悉,上海医学院还在2014级新生中开展“新生领航”系列活动,医学生在新生导师的带领下前往专业对口的职业场所参观学习,早期接触专业,确立专业思想。

  “点”与“面” 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医学生的施教各有侧重点,“高规格”师资和“大数据”管理让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针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等不同专业和不同学制的学生,上海医学院在教学要求、培养方式、考核内容等方面都有着融入上医严谨治学传统的“复旦标准”。

  据介绍,上海医学院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临床医学专业方面,注重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交叉融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基础医学、学专业方面,推出整合式课程,实行“四位一体”的科研素质培养;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注重专业课程的早期介入,增加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药学专业方面,构建研究型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本研一体化培养体系,加强课外实践教学;护理学专业方面,注重学生临床思维、临床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采访时记者还了解到,上海医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去年末获学校资助已经正式立项,该项目包括网络在线考试系统、教学管理进度系统和教室借用系统。上述系统投入运行后,上海医学院多校区医学教育管理将实现“同质化”,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相关系统“大数据”的解读,将对授课情况、出题方式、考试评价等做出更科学、更精准的分析与判断,并最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据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初步统计,本学期临床医学院(筹)441位教师(上学期464位)、基础医学院96位教师、公共卫生学院74位教师将到江湾校区和校区为医学生授课,其中高级职称者超过80%。如此“高规格”的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与“远”近年来医学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国家关于医教协同“意见”的实施将把目光瞄得更高、更远。

  去年,上海医学院在医学教育方面成绩显著,获国家级教学2项,其中特等1项、二等1项;获上海市教学7项,其中特等2项、一等5项;入选市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3门、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6门;《预防医学》作为该学科的国内第一“慕课”上线;王天同学和沙红英导师以共同第一作者在CELL上发表科研论文(影响因子为31.957);医学形态学“两馆一中心”投入使用,成为领先全国的教学、科研、科普“三位一体”的医学。

  记者获悉,教育部、国家卫计委等六部委去年出台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将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医学院根据六部委“意见”以及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文件,将全面启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包括课程设置、考核内容、学位授予标准等。同时,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配套方案”,在二级院系管理职能下放的基础上,加强对医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宏观和综合评估。

  上海医学院还以“瞄准国际一流、走在全国前列”为着眼点,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据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赖雁妮介绍,上海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之后,着力于从“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小众化按需定制”的转变,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培训课程,小班化的培训规模激发了培训人员的与度和过程反馈,确保了培训目标的实现。近日举办的我校首期“OneHealth Teaching Scholars Program”,是华东地区首次组织的跨院校、跨专业、全英文授课的师资项目,美国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的资深医学教育专家受邀前来授课。该项目将持续两年,期间安排四次课堂面授,每次为期一周,面授间隔期内还将定期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线上和线下学习,面授内容涵盖了教学方法(PBL、TBL和CBL)、教学研究项目设计与实施、管理能力、跨学科教学、教学论文撰写等。赖雁妮表示,培训内容均为国际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和新方法,所采用的培训方式、评价手段既“高大上”也非常“接地气”,期待着能真正做到“引他山之石来攻玉”。

  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在介绍上医未来拔尖人才培养做法时表示:“全面推进医教协同的教学,提升应对21世纪健康需求的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人文情怀和创新的教育,将是实施大格局下复旦医科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宝,当下上海医学院在医学教育方面的每一份耕耘、每一次进步,都正是为了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迈得更快一些、更踏实一些。”

  (封面制图:钟凯旋)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
关键词: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