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心得体会> 文章内容

网媒总编感受石刻文化 惊叹千手修复工程效果!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5-5-29 13:32: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摘要】 今(29)日,“全国网络总编大足行”走进大足石刻,总编们接受了一场有800多年历史沉淀的石窟文化洗礼,并对石刻、文化宣传等提出。得知千手修复工程长达8年,总编们都表示,如此用心的文物工程很赞。

  大足石刻精细的雕刻画面,让总编们叹为观止。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今日,参加“全国网络总编大足行”的总编们走进大足石刻,了解石刻文化。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新闻网副总编辑马江认真拍摄石刻的细节画面。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中国网总编辑王建军在拍摄大足石刻的美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5月29日12时30分讯(首席记者 黄军 实习记者 黄宇)今(29)日,“全国网络总编大足行”走进大足石刻,总编们接受了一场有800多年历史沉淀的石窟文化洗礼,并对石刻、文化宣传等提出。得知千手修复工程长达8年,总编们都表示,如此用心的文物工程很赞。

  总编们一行登上宝顶山,在佛龛石刻前驻足,聆听导游讲述石刻背后的故事。神像、六道图、华严三圣、千手、佛传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牧牛图等石刻雕塑历经数百年风霜仍然惟妙惟肖,总编们纷纷称奇。

  据了解,此次宝顶山景区提档升级后,游客可体验的内容更多,正在修建的大足石刻博物馆也将对外。其中,千手修复工程耗时8年,已经竣工。总编们从侧面的缝隙看到,千手重现,即便是只看到一部分,都觉得震撼。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现场导游向总编们介绍,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时250多年完成。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

  在牧牛图前,有总编发出疑问,为何如此生活化的场景会出现在石刻布局当中呢?“石刻在雕塑时突破了一些教的约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导游解释说,在宝顶山的石刻造像,有不计其数的各阶层人物形象,以及众多的社会生活场面,而且还配有大量的文字记载。“雕刻形式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凸浮雕、阴雕五种,但主要以高浮雕为主,辅以其他形式。”

  “平时只在电视或其他媒介上听闻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今天真正实地感受,非常震撼。”大众网编委、互动评论部主任张峰说,作为世界遗产,大足在石刻上的责任更大,“可以通过游客人数,确定游览时间等方式来减少人类对它的影响。”

  听闻石刻是雕刻在沙质岩石上,张峰也希望能够想办法做好加固和。“大足石刻不仅是我们当代人的财富,也应该留给后来人。”

  (微博报料方式:网友可登录新浪微博“@华龙网原创新闻”提供新闻线索)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键词: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