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心得体会> 文章内容

跟着极端感受 感受极地

※发布时间:2020-1-4 4:36:4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极端感受》是一本书的名字,作者是高级记者,曾任职及羊城晚报等,1995年4月到5月及1997年秋至1998年冬,他先后踏足地球真正意义上的“天涯海角”北极与南极,在极度恶劣的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啻为是对和思想的一次洗礼,因成此书。

  南、北极之旅,对一般人而言,是一种刺激,也是某种奢望,但踏足极地的经历,既非满足也非历险,而是一种与的双重磨砺。当短暂的新鲜和刺激所催生的“多巴胺”消退后,的会令人不知所措,进而影响到整个人的思维与感受,常为一些事莫名发笑、发呆或感慨,这些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极地反应”,因为等你回归到都市中的常规生活状态之后,抽离出来再看,反而觉得那些傻气的时光是如此真诚和坦白,那种与现实若即若离的边缘感,如同“庄周梦蝶”般如梦似幻,这种“极端感受”也算是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了世界及我们自己。

  时隔该书出版11年之后,再度跟着的《极端感受》去感受地球两极,又是另外一种滋味,11年间,南北极的地理对一般人已经并不像20年前那么遥不可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不同的出行方式抵达地球极端,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的震撼、中元节出生的人冲击以及提醒和……

  这里是地球上人迹相对最少的、终年寒冷的冰封海洋,据说把南极整块挖起来,形状大小正好可以把北冰洋填满……

  普通人可能首先需要厘清几个概念,一是北极,指的是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二是北极圈,指的是北寒带与北温带的界限,即北纬66度34分以北的区域,也称为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世界上最小、最浅和最冷的海洋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从地理学角度通常就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限。

  极地的气象和气候特征在北极的表现为一年时光只有“一天一夜”,哪怕是仲夏季,太阳也只是“远远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出惨淡的白光”,而且太阳升起的高度不会超过23.5度,环绕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的太阳,几个月之后逐渐移近地平线,北极的黄昏季,这就是我们说的极昼极夜现象。

  北极同样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流作用,表面海冰总在不停飘移裂解和融化,因此无南极那样历经数百万年时间累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在《极端感受》那本书里也写到过类似的内容,“北极点就好比是一块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盖,这块冰盖漂浮到北纬90度这个地理标点上,它就是北极点,一旦它漂离了,它就是北冰洋上一块普普通通的浮冰。”

  这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遥远得只有鲲鹏这样的大鸟才可能企及的地方,近年来普通人也可以利用飞机+极地巡航船抵达了,与当年从到美国中北部再穿过抵达之后继续乘坐飞机航行7小时来到北纬62度的雷索柳特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与北极最大的不同,是在人类活动地区和南极间,有一个对航海不利的西风带,一年四季不停刮着西风,且不断生成各种各样的风暴。

  也因此,人类直到1890年才发现南极,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也没有人员定居,因为这个地方常年温度在零下80到零下60摄氏度,风力达12级的暴风雪经常于这片上无阻,南极洲整个仅有2%的区域没有长年被冰雪覆盖,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极点附近更是几乎没有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所以又被称为“白色荒漠”和“风库”。

  在《极端感受》一书当中,的南极之旅是跟着第十四次国家科考队一同前往的,考察任务是“一船两站”,即中国南极唯一的科学考察船雪龙号,要先后去长城站和中山站。

  作为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南极也被称为“第七”,从字面上的意思看,“南极”二字代表的就是地球最南端,而实际上,又有南极洲、南极点、南极、南极地区、南极圈等多种含义,地理学上的南极为南地极和南磁极。

  乘船是去极地的传统方式,因为有了船,人们最终发现了南北极,而极地,也因为人类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安宁,自然以的方式了人类,南北极探险的者为此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价。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人类来往于极地之间的工作和生活变得安全且越来越舒适,《极端感受》一书中就提到当年“中国的长城站已经有标准间住房,2008年,中山站建设了比长城站标准还要高的生活栋……”

  距南极最近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通常在乌斯怀亚或篷塔阿雷纳斯登船,航程约7到10天不等,费用10万元上下。

  极地所带给人的极端感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将在极致的自然下被激发得淋漓尽致,如王菲的一曲《流年》所唱:有生之年,狭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那是一辈子不能忘却的纪念。(亚茜/文 /图)

  

关键词: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