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报告总结> 文章内容

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巡展云南(昆明站)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12-5 12:31:2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八部委共同主办,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技史学会、市科协承办,云南省科协、云南省教育厅、中科院昆明分院协办的“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昆明站巡展,于2015年4月18日30日在云南省科技馆展出。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市科协的帮助下,云南省各协办单位通力合作,短短13天时间里,吸引了大量科技工作者、学生和市民观展。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展览共接待团体单位152家,参与宣传报道16家、网络11家,观众达2万余人次,展览落幕,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按照中国科协文件要求,3月16日,我省召开了巡展工作第一次筹备会议。3月17日,又与市科协科技咨询中心布展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拟定了云南巡展工作方案,成立了巡展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综合协调组、参观组织组、展览活动组、宣传报道组和安全保障组等5个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方案,任务落实到人,紧锣密鼓地开展筹备工作。

  展览活动由云南省科技馆具体负责。为顺利完成任务,省科技馆积极与市科协科技咨询中心对接,科学筹划,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同时,做好巡展的申报、备案,展览场地布置,问题隐患排查,水电场地保障等工作。展品运抵昆明后,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布展工作,并用余下的时间,对展览进行了细化调整,使整个展览更严谨、更专业、更具观展效果。

  为确保巡展活动取得实效,云南省科协会同省教育厅、中科院昆明分院,拟定了详细的观众组织方案,制定了《观众参观日程安排表》,有计划地组织在滇两院院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云南获者,云南省青年科技获者,云南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专兼职干部,老科技工作者,大中小学生,社会团体和街道(社区)科普志愿者前来观展。除自然观众外,了每天都有相关单位和部门前来参观展览。

  与等相关部门协调,拟定了安全日常及应急方案,维持展览、展期、布展、撤展、展厅内外治安秩序,做好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工作。展览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确保了展会顺利举行。

  为扩大巡展影响力,吸引社会参观展览,我会拟定了巡展活动宣传工作方案,召开了巡展活动宣传通气会,与主流、都市类进行了沟通协调,并在春城晚报、昆明日报、都市时报等开展了预告性宣传。联合云南科协网、美丽云南微科普、云南党建手机报和部分州市科协微信平台等11家网络,自4月10日起至展会结束,定期推送展览预告、展会内容和科学家介绍。根据巡展主题,拟定重点采访对象备选名单,建立记者QQ群,以便相关有针对性地开展采访报道。在巡展活动开展当天和整个巡展期间,有计划地安排做好持续宣传报道工作。据统计,此次展览,各类累计发稿百余篇。

  充分利用云南科协网,美丽云南微科普,奥秘微信平台,青科中心微信、微博平台,部分州市科协微信平台,昆明科普网,昆明市科协微博,云南党建手机报,云南网“科普大讲堂”等网络资源,拟定巡展活动宣传口号、微信宣传方案、微信宣传日程,有计划地开展多渠道、互动性的网络宣传,并及时转载各类的采访报道文章。依托“美丽云南微科普”微信平台,开展“我最喜爱的科学家、我最喜爱的展品”微信有投票活动。目前,该活动已结束,共有10名幸运用户,获得我们送出的《奥秘》全年刊大礼包;100名幸运观众,获得面值10元的微信现金红包。

  本次展览内容丰富、规格高且信息量大,为有较好的展览效果和观展体验,这次巡展采取了全程模式。根据巡展主题,我们从相关高校精心挑选了5名科技史专业研究生来做工作。在做好常规培训基础上,还特邀了西南联大科技史专家及相关科普专家,对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开展当天,由云南省资深科普专家做了第一场示范。整个工作细致专业,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本着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吸引观众的原则,本次巡展未举行启动仪式。开展当天,部分在滇两院院士,中国科协调宣部领导,省科协、省教育厅、中科院昆明分院领导,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获者、中国青年科技云南获者、云南省青年科技获者代表,云南省科协在昆常委,云南省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专兼职干部,部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及大中小学生代表,省科协机关、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昆明市科协及所属区(市)科协全体干部职工,社区(街道)科普工作人员,省老科技工作者代表,省科协机关离退休干部及社会等共计2000余人,一同进入展区观展。同时,还邀请了16家驻滇和省内新闻进行采访报道。现场气氛热烈,苏君红、戴永年两位院士,科技工作者代表,西南联大科技史专家等欣然接受采访。苏君红、戴永年院士挥毫题字,展览大厅人头攒动,观众纷纷拍照记笔记。云南、昆明、昆明教育进行了新闻报道。

  此次巡展,昆明是南线巡展活动的首站。云南省各协办单位严格遵循中央“八项”要求,勤俭办事原则,对简化启动日活动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精心安排开展当天参观人员,让相关领导、科学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与观众同时进入展厅,一同观展,一同学习交流。二是策划新闻重点采访活动,组织相关领导、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大中小学生参加现场集体采访活动。三是在展厅出入口醒目摆放易拉宝,扫描微信二维码,开展“我最喜爱的科学家、我最喜爱的展品”微信有投票活动。

  开展当天上午就吸引了上千名观众观展。1000平米的展厅里,人头攒动,气氛热烈。通过观看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这100多年的峥嵘科技史,云南观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700位个性鲜明的科学家,了解他们艰苦的科研、坚韧的研发态度、朴素的生活作风,深受。回顾中国职业科学家群体形成、引进的曲折历程和他们为国家民族复兴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与做出的突出贡献,参观者心中充满,对“科技梦”与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有了更新的认识。

  展览的成功要素之一是要有参观人群。在认真了解展会内容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工作方案,并拟定了“美丽云南微科普”微信宣传方案。宣传工作分展前预热宣传、展中密集宣传和展后总结宣传3个阶段。展会前夕,召开了“巡展活动宣传通气会”,邀请了云南省主流、大型都市类和新兴开展密集型预告宣传,广泛告知展览时间、地点、内容和看点等,并在昆明各区市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折页,吸引社会前往观展。展会期间,专门设置记者QQ群,不断提供给新闻巡展资料,为做好宣传奠定基础。开展前后,云南各大均在重要版面做了大幅专题报道。如云南日报《“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巡展走进昆明》,春城晚报《京师大学堂如何上几何课没有圆规用辫子画圆中国科学家主题展看点多》、《“现代科学家主题展”昆明开展87岁院士戴永年带中小学生看展》、昆明日报《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昆明站开幕百年科学峥嵘史激励学子“科技梦”》等等。

  昆明站巡展活动历时13天,据不完全统计,观众人数达2万余人次。除每天有组织的观众外,还吸引了一大批社会参与。不少市民在得知巡展举办消息后,专门带着老人和孩子前来观展。既便阴雨绵绵,前来参观的市民仍络绎不绝。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坐在轮椅上的老科学家。有在展厅驻足3、4个小时的观众,也有反复观展2、3次的大学教授。进展厅的观众,绝大部分都在认真记笔记和拍照留资料。大家感慨道:这个展览内容丰富,且史料性极强,许多照片和物件第一次公开,太珍贵了。看了之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动荡岁月里的科教人生”一章,让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老教授颇为动容。他们认为,云南在中国科学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云南是大后方,当时不少科学家在这里坚守,不仅为抗战作出了贡献,也使中国的科学事业得以存续。看着当年中央科研机构在昆明驻地的老照片,许多老教授热泪盈眶,倍感亲切。

  “深受教育,看到老一辈科学家在困难时期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的贡献,我们必须积极地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科学。”中国青年科技、云南省青年科技、云南省兴滇人才获得者,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成云认为,吴征镒、戴永年、朱有勇等院士及新一代科学家依靠云南这片土壤成长,并为云南的科技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展览将进一步激发云南人的爱国情怀,更好地为全国科技发展凝结正能量。李成云说,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比较漫长,因而需要沉下心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地去探索,才能取得有效成就。

  “在新时期下,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云南来说同样机遇难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在参观完展览后感慨道。在他看来,云南科学事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随着“一带一”战略的全面实施,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昆明在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汇集了全国顶尖的科研机构,也培养了大量人才,科教传统浓厚。特别是习总年初考察云南时,对云南的科研资源、力量也寄予厚望。戴永年院士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昆明大后方的科教传统及优势也大部分得到了传承,而来自、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他举例,现在一个好的科研课题经费可达到几百万元,在科研人才、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今非昔比。如今,发展中国科技事业、向国际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高峰攀登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年轻一代的手中。戴永年院士认为,年轻人的科研方向更要着力于全面推动社会高速发展,为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带来快捷与方便的生活。

  看完展览后,云南民族中学学生彭奕尧说:“最大收获是长知识了,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见到了展览中的真人、还有一些文物,能近距离接触他们很激动!”受邀前来参观的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获得者、昆三中高二学生杨思捷、王蕃和山松玮又另有一番感受。山松玮说:“我感觉这个展览分两段,解放前中国科学的发展是片段性的,不同的领域都有发展和成就;解放后的科技发展是上升趋势,一大批学者回国,快速发展,呈现系统性。”

  杨思捷说,纵观中国科学发展史,现代以前,中国的科研都没能很好地与生活结合起来,而从现代开始,科学家的研究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发展更为迅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科学的种子,要让种子萌芽,就应更多地接触与科学相关的信息,并注意生活与科学的结合点,而此次展览就是促进科学种子“萌芽”的很好机会。

  云南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葛元靖观展后又另有一番感受,他觉得看后深受,有条件的话,也想效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做法,将云南中医界各名老中医学术成长资料进行收集,溯往知来,为推动云南中医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位88岁的老人参观后留下了“这样详尽的科技展览延长时间,报道宣传,让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学习,受益匪浅。”一位老师留言道:“此展览很好,希望组织大、中学生去看看祖国科技的发展史!”云南大学一名学生激励自己;“希望我将来能成为这样的国脊梁!”有的观众留言道“非常震撼,,有正能量!”

  云南省高度重视巡展工作,成立了以省科协党组、副赖永良为组长,省科协党组、副刘强,副巡视员王彦及2家协办单位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下设5个工作小组,明确省科协宣传部为具体牵头部门。同时,拟定巡展工作方案,将任务科学分解,明确到人,确保了巡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中国科协要求,积极与市科协科技咨询中心对接,与云南省教育厅、中科院昆明分院协调分工,使制定的工作方案、流程等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了巡展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中央“八项”要求,本着节俭办会的原则,结合巡展工作特点,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到既有总体安排,又有阶段性重点,确保在不举行启动仪式的前提下,既参观人数,又赢得社会效应。

  本次巡展内容丰富,时间较长。引导社会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支持科学,是这次巡展活动的旨。展览期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团体参观人员。每天均有工作人员在现场引导、和服务,并对观展的个人和团体进行签到登记。同时,注重人性化服务,在展览现场适当摆放座椅,供观展群众休息使用。加强巡逻和安保工作,确保了展览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在听取和综合观众意见基础上,拟对巡展工作提出如下,一是将展览内容制成光盘,随宣传折页一起发放;二是展览内容丰富,史料翔实,但尚未囊括所有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知名科学家,如熊庆来、蔡希陶等;三是科学家主题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以此为模式,推动开展各学科科学家成长资料收集工作。

  推荐:

  

关键词:巡展总结